明月清風:以規范基層治理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村級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村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
《意見》目標明確、安排具體、要求清晰,既規范了村級組織應當承擔的“事項清單”,也明確了不將村級組織作為部門具體行政事務的責任主體等“工作清單”。這既是深入貫徹落實了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把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實招硬招,也是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務實舉措。
《意見》是當下規范基層治理的應有之舉?;A不牢,地動山搖。鄉村作為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落實的是國家治理效能基礎性、保障性工作。鄉村基層組織雖然看著是“麻雀雖小”,但其實內部工作事項是“五臟俱全”,它工作的成效得失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在當下,鄉村基層組織既承擔著農業生產、土地流轉、環境整治、安全穩定等常規性工作,也要經常面對疫情防護、困難救助乃至于家長里短等突發性工作,其工作難度、壓力不可不謂之大。這次意見以增強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整體效能為主線,以為村級組織和村干部松綁減負為目標,把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的確是有利于群眾辦事,提升村級辦事效率,使得村級事務辦理更加精準,更高效地為群眾服務。
《意見》是落實破除形式主義的有力之招。上邊千條線,基層一根針,推動工作、落實工作都要從基層這個“針眼兒”里過。從村組織大門口懸掛的民兵辦公室、農家書屋、團委辦公室、婦女之家等大大小小牌子顯示出的“牌子辦公”,再到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柜臺上的走訪調研、精準扶貧、信息記錄、服務登記等厚實不一臺賬折射出的“臺賬工作”,這些都無一不反映出部分基層治理工作因為不合理工作要求逐漸淪為了“形式主義”。這次意見建立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深化整治形式主義頑瘴痼疾,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歸根到底是為了讓村干部放開手腳抓好工作,更好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讓減負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意見》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鄉村富不富,全看黨支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當下,尤其是現在鄉鎮機構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以后,鄉鎮機關和村兩委人員、經費相對減少,承擔的具體工作事項也伴隨著信息化、網絡化,以及經濟發展、人口變遷、突發事件等各種因素而有了極大的變化。如果不從根本上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方式,改進農村基層工作的方式方法,則不僅無法真正完成好鄉村基層各項工作,更勢必會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事倍功半、出力不討好。這次意見內容通過進一步明確工作標準、職責任務,健全規范工作運行機制,明確基層鄉村治理路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支撐。
百尺之臺,起于壘土,基層一線最能體現國家治理效能?!兑庖姟返挠“l,既是讓基層治理規范、不斷壓實工作責任的標準,也是讓鄉村強基固本,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有“魂”、落地有“根”。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